2014年3月2日 星期日

[偶城13] 沙漠

烈日,在這座被玻璃填滿的城市裡折出自己的萬丈光芒,隨著時間遷移,就算是城市最深處的角落都要被曬的發燙,街道的身影則在炙熱的空氣中顫抖,海市蜃樓替新舊混雜的都市安上了一個合理的解釋,而人們都在影子裡行走,孩子也躲在大人的影子之中,如果遇到需要等待的路口,人們便一叢叢的站在樹下,除了幾個倔強的年輕人想展示自己的氣慨,卻也像是烤箱裡的冰塊一般,還等不及汗水留下便散逸在晴空之中。

你說,這城市是無垠的沙漠。

但你卻不曾在這沙漠裡挨過渴,無論是星羅密佈的便利商店或是冷飲店,總能適時的提供水份,小巷弄裡的小咖啡店或創意小舖也讓你無法對文化有太多的怨懟,更不用說那些樂於提供幫助的人們讓你失去冷漠的藉口,但是你仍在尋找綠洲,或者,整座城市的人們都在尋找,好像那些綠意都因無法讓人們駐留而失去綠洲的意義。


於是人群成為了一粒粒的細沙,而城市是裝載的碗,裝載沙漠的我們。

聽說,另外一座城市是這樣的。

我的城市是一片雨林,綿延的丘壑上生長著如雨春筍般拔起的樓房,粟米樓、牙籤樓、屏風樓,他們像樹木供給上千百萬的市民脈脈相連居住空間的養分。為了陽光空氣水,傍山而生的建築因為地貌優勢,居住者似乎也因此占了上風有更好的視野 。低地新建的樓宇不斷的垂直生長,38層、47層持續加碼,可憐原生的矮房唐樓因為被遮擋缺少日照而逐漸腐爛,成為土地開發商覬覦的肥沃基地。 

你卻說我的城市是沙漠,沒有一個像樣的博物館,古建物說拆就拆, 家裡連書櫃都放不下,談何藏書?向錢看齊,以前戲院盈利高,一個銅鑼灣就塞滿十幾座戲院,如今卻全部改為shopping mall以取得更高的營業額。人與人之間關係疏離,社會資本在城市裡顯得相當稀薄。 

我輕撫這座城市,在資本主義架構的狹縫中探尋。偶爾在金融特區的轉角找到一間小書店,市民肩磨踵接,安靜的吸收書冊裡文字帶著知識的雨水。或在城市的尖峰時刻,一群老翁老嫗在售票口排隊等待購買粵劇門票,期盼在金石牡丹亭、再世紅梅記裡回味美好年代無邊的想像。在那價值上億的荒蕪開發預定地,年節時也搭起了竹棚舞台,供市民享受傳統的年節娛樂文化。這些力量都在鋼筋混凝土與玻璃帷幕的狹縫中鼓動著。 

沙漠裡 仍有綠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