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3日 星期六

[偶城04] 工地

工地一樣的沙土瀰漫,時而機具震耳欲聾,每隔幾個路口就有一條藍色的金屬籬笆橫亙著,像是長城的阻住南征北討的上班族們,在每個要塞般的重要關口,身穿橘黃相間反光背心的警察們日復一日的指揮絡繹不絕的馬龍車水。

「住了台北幾十年,這街頭沒有一天不在縫縫補補。」在這幾乎有一半是黃色的車陣中,一位後座的老太太嘟噥著。

是的,在那些盯著圖紙的都市設計師眼裡,城市是一塊塊布同樣式組成的拼布,總需要透過他們的巧思縫縫補補,並且把那些皺褶不堪的部份給熨的服貼,看起來清清爽爽的。當他們每一筆自豪的落下時,就是一句振奮人心的口號,一個五年的願景,或者一個十年的工地。當一條線吃力的縫完,你便沿著顏色在布間摸索,有紅色、藍色、綠色還有棕色,不同的布被五顏六色的線給緊緊的縫在一起,傳統花紋與現代藝術的花紋緊靠在一起,甚至有些地方還開始相互暈染了顏色。

車子往前走了一段,仔細一聽,外面那些嘈雜好像也不再刺耳了,圍籬也不知道在哪個夜晚悄然的退場,街道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據說,這城市裡縫上了一條新的紅線,也是最後一條了。」司機這麼說著。

老太太好似鬆了一口氣的看著窗外,好像若有所思的沉浸在回憶裡,不消一會,老太太眼神茫然地問著司機。

「那,我是不是再也看不見新的東西了呢?」


聽說,另外一座城市是這樣的。

香港的天際線上偶爾冒出一兩簇灰灰綠綠的竹棚,那可是香港最穩固的傳統。即使是最摩登的建築, 工人依然遵循有巢氏的智慧,一針一軒的以竹搭棚,交疊處綁上膠圈,最後再掛上一層綠紗。黝黑精壯的工人們在樓宇和竹棚之間穿梭,熱辣的日光下汗水沿著背脊滑落,豆粒大的汗珠從23層樓的高度高速落下,粉碎在中環人潮洶湧的人行道上。香港人完全相信這最穩固的傳統。

沿著香港島的填出來的沿岸,海風陣陣吹來,北角一片屏風樓的罩衫揚起,半露出身上斑駁的坑疤的皮層。曾經,那在罩衫下的皮層可是最動人美好的樣式,她期待再次解開竹棚的剎那,可以再次擁有40年前那青春的光彩。

透過竹棚的薄紗窺看香港樓宇的生命。

蒙罩最前衛的建築曲面,掩蓋最破舊的樓宇,有時候,夜晚最嫵媚的招牌也被竹棚半遮著。香港的面貌日新月異,平房到唐樓,屋村到大型樓盤,市場到shopping mall,隨著時代更迭建築一再翻新,古老的屋宇可能消失。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香港每一棟樓生命的某些階段,一定由竹棚強褓著。而竹棚,則是他們千百年不變的共同記憶。

沒有留言: